粗糧和細糧如何區(qū)分?
一般來說,精細加工的精米白面屬于細糧,而加工過程較為簡單、保留了更多成分的屬于粗糧。
粗糧一般包括全谷物、雜豆和薯類。全谷物主要有糙米、黑米、燕麥、蕎麥、大麥、玉米、小米、青稞、高粱米、藜麥、薏米等。雜豆類包括紅豆、綠豆、黑豆、蕓豆、鷹嘴豆、豌豆、蠶豆等。薯類常見的有土豆、紅薯、芋頭、山藥等。
粗糧富含膳食纖維,飽腹感比較強,有助于維持健康體重,但其原理遠不止“飽”那么簡單。粗糧大多屬于低升糖指數(shù)食物,人體對其消化吸收的速度慢,不會引起餐后血糖飆升和胰島素大量分泌。與高升糖指數(shù)的細糧相比,粗糧有助于維持血糖平穩(wěn),減少身體多余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可能性,并避免因血糖驟降而產(chǎn)生強烈饑餓感。
此外,粗糧中保留了更多B族維生素、礦物質(如鎂、鋅)及抗氧化物質,這些都是能量代謝和脂肪燃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“催化劑”,有助于身體在減肥期間保持高效、健康的運轉。
既然如此,粗糧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細糧?
事實并非如此,極端化的飲食潛藏風險。長期只吃粗糧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,比如消化負擔過重、微量元素缺乏等。
粗糧該怎么吃才科學?推薦以下幾種方式:
循序漸進替代法:煮飯時,不要全部用白米,嘗試加入糙米、小米、藜麥或燕麥。初期可以按照粗細糧1∶10混合,待腸胃適應后,逐漸過渡到1∶3、1∶2或1∶1。如制作面食,可選擇全麥面粉與普通面粉混合使用。
花樣搭配摻入法:使主食多元化,可以在煮飯或煮粥時加入各類雜豆和薯類,盡量不放糖或少加糖。
合理分配三餐法:多種粗糧混合吃,一日三餐分著吃。例如:早餐一碗燕麥牛奶粥或一個全麥包子;午餐主食吃白米飯,分量控制在“八分飽”;晚餐吃小碗雜糧飯或蒸薯類;每餐都搭配適量蔬菜和優(yōu)質蛋白。
四、適宜人群適宜量: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議,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谷物200克至3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為50克至150克,薯類50克至100克。
需注意的是,有幾類人群不適合多吃粗糧:消化功能較弱者(如胃潰瘍和胃炎患者等),過多粗糧纖維可能刺激胃黏膜,存在加重疼痛不適的風險;術后恢復期人群,腸道需減少負擔,因粗糧纖維過多而引發(fā)腹脹、腹痛;缺鐵性貧血患者,需注意粗糧中植酸可能對鐵等礦物質吸收產(chǎn)生一定影響;腎功能不全者,需控制雜豆類粗糧(因其蛋白含量高)攝入量,以免增加腎臟代謝負擔。
值得注意的是,粗糧、細糧作為主食各有其營養(yǎng)特點,日常飲食中應注重科學搭配、均衡攝取。同時,主食粗細搭配只是健康膳食金字塔的一部分,要實現(xiàn)真正的健康與體重管理,還需同時保證足量的蔬菜、水果和優(yōu)質蛋白,并采用清淡的烹飪方式,做到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。(夏羽菡)




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黑貓投訴
廣告刊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