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海子鄉(xiāng)苗六泉村,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正在緊鑼密鼓進行。在“小田變大田”項目區(qū)現場,機械轟鳴,數臺推土機、挖掘機正在對項目區(qū)土地進行田塊平整,鄉(xiāng)干部、村干部、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調度,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。
作為包頭市的農業(yè)大旗,近年來,土默特右旗搶抓國家、自治區(qū)關于整縣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機遇,積極爭取實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,綜合考慮農業(yè)生產條件、農田配套水平、農民實際需求,讓“小田變大田、大田成良田”,農業(yè)發(fā)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。2023年,土默特右旗糧食生產實現“十二連豐”,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。
高標準農田改造如何讓村民、村集體受益?苗六泉村作為海子鄉(xiāng)土地整村流轉的標桿,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呂保祿算了一筆“明白賬”:苗六泉村耕地面積7520畝,村內約75%外出村民的5500畝耕地流轉給在村親屬經營,每畝地流轉費不足200元。整村土地集中流轉前,種子、化肥等種植成本畝均投入約600元,畝均產糧約1100斤,毛收入約1300元,純收入700元左右。2023年,苗六泉村實施整村土地集中流轉后,積極推行“支部+企業(yè)+合作社”模式,通過村集體、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促進規(guī)?;洜I,發(fā)展壯大村集體經濟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后,村集體有效耕地面積增加約10%,按照每畝600元流轉費測算,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42萬元。在村民收入方面,村黨支部牽頭將村內有勞動力的脫貧戶、監(jiān)測戶、原種植戶和農機大戶整合到企業(yè)務工,村民在獲得畝均耕地流轉費600元的同時,人均務工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,變成了土地流轉有收入、企業(yè)打工有收入的“雙薪農民”。
“我家有53.58畝土地,地塊不平整且灌溉不方便,現在按每畝600元流轉出去,不但可以拿到32148元的土地流轉費,家里人還有更多精力外出務工,總體收入明顯增加?!焙W余l(xiāng)竹拉沁村村民高六拿到土地流轉費后高興地說。
據了解,海子鄉(xiāng)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從2023年開始,計劃完成7.2萬畝,已開工建設4.5萬畝。目前,金和村、竹拉沁村、什大股村、苗六泉村、發(fā)彥申村、聯合村、石泥橋村7個村實現整村集中流轉土地近5萬畝,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也在同時進行中?!昂W余l(xiāng)將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持續(xù)發(fā)力,在實現整村土地流轉的基礎上,在全旗率先實現整鄉(xiāng)土地流轉,開創(chuàng)土默特右旗乃至包頭市土地集中流轉的先河,為打造農業(yè)強旗奠定堅實基礎。”海子鄉(xiāng)黨委書記賈剛信心滿滿地說。
據介紹,土默特右旗有耕地面積168萬畝,截至目前,已建成115萬畝高標準農田。
2024年,土默特右旗積極爭取國債資金2億元,實施8.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。
采訪中,土默特右旗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周長青告訴記者,高標準農田建成后,以規(guī)?;母邩藴兽r田替代碎片化的零散耕地,將極大提升農業(yè)生產條件,提高農業(yè)質量。“糧食產量將平均提高10%,同時還能實現節(jié)水20%至30%、節(jié)藥19%、節(jié)肥13%,每畝農田節(jié)本增效達500元以上?!彼硎?。
站在石泥橋村口放眼望去,以前零零散散的田塊,已然變成了“田成方、路成網、渠相連”經脈相通的高標準農田。(蔡冬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