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田景風你們家今年在青脆李基地務工的工錢是23000元,土地流轉費1380元,一共是24380元。”在重慶市彭水縣苗芳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,負責人任正芳正在給村民們算務工費。
8月14日,筆者了解到,河壩村村民田景風所在務工青脆李基地在彭水自治縣巖東鄉(xiāng)河壩村,面積1000多畝,以前這里由于石漠化,土地幾乎是不毛之地,不管種什么農作物都不行,眼看沒得收成,村民們也就不種了,這一片逐漸成了荒山。

自2012年起,依托退耕還林、石漠化綜合治理、土地整治等一系列政策,巖東鄉(xiāng)相關負責人對石漠化的荒山進行綜合整治。土地問題解決后,巖東鄉(xiāng)相關負責人還請來了四川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專家到當?shù)貙嵉乜疾?,通過對海拔、土壤、自然氣候等因素進行分析研究,最終選中了種植青脆李這一產業(yè)。
選中了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巖東鄉(xiāng)便走出去進行考察學習,多方走訪后,看中了任正芳的彭水縣苗芳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,決定將她的公司引進河壩村,打造示范種植基地,帶領村民一起發(fā)展。
今年是青脆李掛果的第五年,由于管理好,青脆李豐產,產量比去年增加兩倍;因為質量好,不愁銷路,從7月5日開始采摘到7月26日,短短的21天,41.9萬斤青脆李便銷售一空,主要是以批發(fā)價銷往重慶主城、廣東、青海等地,口感好、綠色食品,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。實現(xiàn)近200萬元的銷售額。

田景風沒在青脆李基地務工前,還是貧困戶,家里6口人,由于年紀大了出去打工又沒有人招,村里有了青脆李基地后,一家三個主要勞動力便在基地里務工,還把自家的9.2畝土地流轉給公司,一年的務工收入加上土地流轉費用,讓他們一家脫了貧。
像田景風這樣把自家土地流轉給公司的河壩村村民有139戶,涉及河壩村4組、7組、8組、9組,其中貧困戶有22戶,同時在基地務工,除草、修枝、施肥等日常管護,采果結束后,又進入管護期。去年,基地在林下套種了中藥材,村民的土地進行入股,村民除了可以分紅外,同樣可以在基地務工,這樣一來,村民們在基地常年都有活干,持續(xù)穩(wěn)定收入。
任正芳介紹,今年長期在青脆李基地務工的村民有70多名,工資共60多萬元,大多數(shù)村民的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。實現(xiàn)了青脆李豐收,村民腰包鼓。(廖唯)




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黑貓投訴
廣告刊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