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陽高照,近日,記者走進集安市太王鎮(zhèn)高臺子村。這里的五味子采摘季已過,但王仁福最近也不閑著,忙著給今年新植的5畝樹苗上肥。
王仁福是高臺子村第一批種植五味子的大戶,也是有著20多年種植經驗的技術“大拿”,“五味子的適應性強、易管理,種植技術也不復雜,幼苗第二年便可開始結果,第三年進入豐產期,存活后數十年不必重新種植,是有長期收益的藥用經濟植物。”
集安市是東北五味子著名產區(qū),出產的五味子果實飽滿,品質優(yōu)良,在省內外中小藥材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。今年,高臺子村五味子種植面積1400畝,產量高達170萬斤。
小村地勢較高,因此得名高臺子村。特殊的地理環(huán)境讓小村的節(jié)氣也較市區(qū)晚上半個月,種植的五味子屬晚熟品種,因此,該村也成了當地最后一個采收、出售五味子的村子。
正是這個時間差讓高臺子村吃到了市場的紅利?!拔覀兇宓奈逦蹲?月中下旬采摘,屬于優(yōu)質果,價錢較其他村的五味子能高出好幾角錢。”據村黨支部書記羅玉偉介紹,今年,全村的五味子有100萬斤賣給了藥廠,一天最多賣出去15萬斤。
過去,靠山吃山的村民經常上山采摘五味子賺點零錢,但采摘野生五味子不僅難度大,收入也沒有保障。近年來,按照因地制宜、特色制勝的發(fā)展思路,高臺子村邀請專家進行品種培育,由野生采摘向人工種植轉變,五味子從山上“走”到了山下。在解決了一系列水澇、蟲害等種植問題后,經過多年經驗積累,高臺子村五味子的產量和質量都達到了“雙優(yōu)”的標準。
如今,村里還建成了五味子種植試驗基地,五味子精深加工廠也在謀劃之中,采取“企業(yè)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按比例為村集體分紅,帶動村民增收,實現了技術培訓、生產標準、物資采購、品牌培育、包裝銷售、品牌打造“六統一”,促進村集體經濟收益翻倍。
秋天的高臺子村是“紅”色的。這紅,是漫山遍野豐收的五味子,是掛滿豐收喜悅的笑臉,更是“小紅果”映紅的致富路。




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黑貓投訴
廣告刊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