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時節(jié),各地迎來豐收季。近日,記者走進萬山區(qū)下溪鄉(xiāng)瓦田村山地葡萄種植基地,盤山公路兩旁,一頂頂薄膜大棚順著山勢搭建,棚內一串串紫黑色的山地葡萄圓潤飽滿,果香四溢。不少游客拿起手機開啟直播模式,邊體驗采收樂趣,邊分享美景美食。
“目前,我們已經接到廣東、廣西、溫州、長沙、懷化、貴陽等地的訂單。每年到葡萄采摘高峰期,每天都有10多輛省外掛車排隊進村收購?!币皇帜眉舻堆靥俚賹⑵咸汛粝?,一手小心翼翼地把果子放進籃筐,瓦田村黨支部書記袁敏捷正和20多名村民抓緊時間采收,臉上滿是喜悅,“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哩!今年是我們在山上種植山地葡萄的第10個年頭了,預計產量在500萬斤左右。”
山地葡萄又稱野葡萄,抗病性強,產量高,經濟效益好,是生產優(yōu)質葡萄酒的重要原料。2012年,瓦田村從毗鄰的湖南芷江引進山地葡萄,并通過嫁接試種,種植成功。隨后,在當?shù)卣С窒拢ㄟ^流轉荒地、高坡起壟,加上大戶帶頭示范,有序推進葡萄規(guī)?;N植。目前,全村種植山地葡萄2000畝,預計產值將突破1000萬元,基地帶動用工超4000人次。
時間撥回到10多年前,當?shù)亓餍羞@樣一句順口溜:“瓦田村,一條槽。早吃苞谷,晚吃苕。大姑娘往外逃,單身漢幾十條?!钡靥庂F州與湖南交界的瓦田村,山高壑深,田稀地少,人均不足3分地。
“沒想到我們的山溝溝里也能種出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?!碧崞鹕降仄咸逊N植的歷程,退休的老黨支部書記吳長銀歷歷在目,10多年前,吳長銀和幾名村委干部帶頭到湖南芷江大樹坳鄉(xiāng)考察山地葡萄,學技術,找野生葡萄種源,琢磨嫁接馴化,推廣種植,經過幾年反復摸索。2016年,瓦田村葡萄產業(yè)綜合產值超200萬元,成功帶動10多戶村民返鄉(xiāng)種植山地葡萄。“憑著敢干敢闖的勁頭,我們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路子?!?/p>
近年來,在東西部協(xié)作幫扶及省農業(yè)系統(tǒng)、省農科院、貴州大學等科研單位技術支持下,瓦田村進一步推動山地葡萄產業(yè)提質增效,投入400萬元建設大棚,鋪設灌溉系統(tǒng),升級科學管護,有效控制降水、病害、農殘等影響因素。
“通過大棚種植,大大減輕了葡萄病害發(fā)生,實現(xiàn)每斤成本節(jié)約2至3元,產量增加,掛果期延長,錯開上市季節(jié),保障鮮果銷售市場占有率?!痹艚萁榻B,此外,通過“村級合作社+供銷社+信用社”三社合一,暢通農資、資金、銷售等服務,促進葡萄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今年以來,萬山區(qū)供銷合作社供應上百噸優(yōu)質農肥,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,為山地葡萄發(fā)展做好保障。
技術賦能提質量,精深加工增效益。眼下,在瓦田村的銅仁市米貢山刺白蘭地酒業(yè)有限公司,優(yōu)質葡萄酒、白酒等精深加工自動生產線正升級裝備,預計年加工鮮葡萄40萬斤。當?shù)剡€依托科研資源,搭建貴州大學精品水果葡萄產業(yè)團隊科研基地、貴州大學優(yōu)質白酒產業(yè)團隊科研基地等產學研平臺,深化產品附加值延伸,打通山地葡萄全產業(yè)鏈。(吳采麗 田珍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