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,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冊村鎮(zhèn)河止村的500畝胡蘿卜進入收獲期,村民們一邊忙著采挖、去纓、裝袋、裝車,一邊迎接著來自新疆、山東等地的客商,不亦樂乎。
而這之前,河止村卻是另一番景象。由于土地大多是圪蘆湖上游沿線的河灣地,土層薄,農作物產量不高,不少村民選擇外出打工。
“除了河止村,緊挨著的烏蘇村、后溝村等村都存在這樣的狀況?!眱源彐?zhèn)黨委書記衛(wèi)杰說,讓村民留下來,并通過這些“薄田”增收,尋求新的產業(yè)成為振興鄉(xiāng)村的方向。
得知縣里的眾強農貿公司計劃連片種植甘藍和線椒后,有著水源優(yōu)勢的冊村鎮(zhèn)決定引入該企業(yè),帶著村民干,幫著村民賺。經過商議,村民以每畝800元的價格將河灣地流轉給企業(yè)。
同時,冊村鎮(zhèn)拿出20萬元產業(yè)發(fā)展專項資金,購置了1臺拖拉機、2套噴灌設備、30條消防水管、2000米電纜等固定資產,發(fā)展大田蔬菜。由全鎮(zhèn)28個經濟合作社聯(lián)合成立沁縣富裕農村集體經濟有限公司進行經營,與眾強農貿公司合作,每年把10%的分紅作為村集體資金。
今年,冊村鎮(zhèn)的大田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700畝,覆蓋5個村。甘藍、青梗菜、圓包菜、胡蘿卜等種類全面開花,從3月到11月輪番上市。
“這里的胡蘿卜色澤橙紅,口感脆甜,不僅在本地市場受歡迎,甚至遠銷河北、河南、新疆等地,部分產品出口韓國和日本?!北姀娹r貿公司負責人秦永剛說,“由于精細化種植管理,現(xiàn)在采收的胡蘿卜畝產能達到8000多斤,每斤收購價0.6元?!?/p>
通過土地流轉,開展集中化、規(guī)?;N植,有效促進了產業(yè)增效、農民增收。通過科學種植和精細化管理,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收益,昔日的“薄田”變成了良田。
規(guī)?;N植也給村民提供了就業(yè)崗位,帶動村民就近務工。據(jù)介紹,蔬菜種植基地一天平均用工量達100人,吸納37戶脫貧戶務工。每年能為村民帶來土地租金、勞務薪酬收入近200萬元。
“今天在這一片收胡蘿卜的村民有50多人,按件計算,村民人均一天能收入120元。”負責帶領其他人務工的村民王萍孩說。
“把3.6畝河灣地流轉給企業(yè),一年流轉費有2880元,一年務工能收入2萬余元,這兩筆錢夠自己和老伴兒生活開銷了。”村民杜國偉說。(馬玉)